西藏扎囊有座“造梦工厂”
缝纫机嗡嗡作响的造梦工厂车间里,肢体残疾的西藏裁缝巴桑达瓦正专注地将两片藏青色布料推入针脚,动作娴熟。扎囊在西藏山南市扎囊县扶贫助残服饰加工有限责任公司的有座阳光工坊内,38名和巴桑达瓦一样的造梦工厂残疾员工用双手编织着属于自己的“春天”。 “现在我能教新员工用锁边机了。西藏”巴桑达瓦放下裁剪好的扎囊布料,展示着工作台前“骨干员工”的有座奖状。与这份工作结缘前,造梦工厂他一度以为自己的西藏人生就像“断线的风筝”,失去生活方向。扎囊如今,有座每月4500元的造梦工厂收入不仅支撑着全家生活,更让他成为村里年轻人争相效仿的西藏榜样。 扎囊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员工顿珠次仁在制作藏式门帘。扎囊次仁龙布摄 这座占地近5000平方米的就业基地,原是扎囊县羊嘎村的五保户供养中心。2018年转型时,连负责人拉琼都没想到,这个用国家补助和企业自筹建起的服装厂,会成为改变残疾人命运的“造梦工厂”。 “在这里,每个人都有量身定制的岗位。”拉琼指向正在缝制藏装的白玛卓嘎说,这位与丈夫同厂的女工每月收入6000多元。 “从前总怕成为家里的累赘,现在日子比酥油茶还香甜。”白玛卓嘎指尖掠过锁边机,裤缝线轨迹如丈量过般规整。 自2018年转型以来,该基地累计吸纳67名员工,现有38名残疾人,7年来累计分红36万余元。“通过就业渠道与创业扶持双轨并行的帮扶模式,我们成功扶持9名残疾人和10名建档立卡户群众实现自主创业。”拉琼说。 扎囊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员工次仁措姆和边巴杰布在缝制藏装。次仁龙布摄 卓玛便是受益者之一。这位曾经的建档立卡户,在基地支持下开设民族服饰店,年收入突破6万元。“现在我能送妹妹读大学了,我们也能成为别人的希望。”卓玛激动地说。 基地展示区左侧,挂满了学生校服、传统藏装以及叠放整齐的加厚棉被;右侧展示“全区助残先进集体”“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等荣誉证书。 拉琼介绍,企业年收入从2018年的18万元增长到2024年的48.56万元,年均增长率21.6%,产品不仅覆盖山南本地,还销往那曲、阿里等地市。 扎囊县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负责人拉琼在整理店里的服饰。次仁龙布摄 “我们计划3年内将岗位增加到80个,进一步提升残疾员工比例。”拉琼轻抚七彩邦典的氆氇纹路,将熨烫平整的藏式围裙仔细叠好,“通过聘请专业技师授课、组织技能竞赛等方式培养高级技工,帮助残疾员工提升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基地制作藏装所用到的材料样品。次仁龙布摄 工坊里,缝纫机的声响中,拉琼与员工们讨论新订单的花样,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工人们缝制的五彩邦典上,笑脸映出一片光明的未来。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以“新”破局点燃消费新引擎 “传统文化+AI”巧妙组合让消费者耳目一新
- 《兴业之窗》编辑部获市十佳内部资料出版单位
- 日照建筑业质量管理活动成果发布会召开
- 食品药品行政审批力求规范
- 教育部发布预警: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
- 莒县一妇女组建民间艺术家团队
- 清明节到圣公山祈福去
- 千秋苑今年继续“鲜花换火纸鞭炮”
- 民间养虎人“骑虎难下”,22年嗜虎如命,73头东北虎难觅出路
- 岚山提振信心冲刺全国百强
- 清明小长假北京方向票源充足日照
- 小微博提升日照公安交通管理水平
- “走完这108里,骨头都是硬的”,致敬一条“信仰之路”!
- 日照今日起开展森林防火检查
- 日照市机关党的工作会召开
- 市交警直属大队联合多部门“联调速裁”创新“牵手”服务品牌
- 青春华章 恰同学少年丨龙斌:“掘”进人生
- 市科协四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
- 日照16万台农机“闹”春耕
- 清明小假期短线游唱主角 自助游比重增大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