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买国债,意味着什么?|政经十事
过去一周,央行我们为您挑选了如下十件值得关注的买国政经新闻,包括国债受热捧、债意财政部和央行都有动作;村镇银行加速退出历史舞台;立法工作持续近二十年的什政能源法进入新的立法阶段等。
细究来龙去脉,经事我们一起看看这些事件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央行故事与趋势。
近期投资者积极认购储蓄国债,买国部分银行出现了“一债难求”的债意情况。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李先忠在4月22日的什政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4月发行的经事电子式储蓄国债,发行首日即售出计划发行额的央行99.7%,进度明显快于近几年的买国平均水平。
李先忠表示,债意“一债难求”核心是什政需求旺盛、供给相对不足,经事并表示财政部将研究适当增加发行规模,进一步调降单人购买的限额。
解读:理财不再刚兑、基金收益低迷,加之近期大额存单暂缓销售、银行存款利率降低,投资者急需一个安全的资金去处。今年4月发行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储蓄国债,分别是期限3年(利率2.38%)和期限5年(利率2.5%)两种。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部分国有大行的大额存单利率,3年期和5年期的产品利率已然跌到2.3%—2.4%之间,国债的优势就此凸显出来。国债通常被视作较为安全的投资产品,但也有产生亏损的可能,比如提前赎回。按照相关规定,购买储蓄国债半年内赎回没有利息,还要支付银行承销0.1%的手续费,假设在购买国债后半年内赎回,1万元的投资就会亏损10元。
4月23日,财政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提到,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央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也提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解读:这是QE(量化宽松)吗?显然并不相同。量化宽松通常发生于低利率或零利率时代,在
(责任编辑:民政)
- 冰火交替,气候究竟在变冷还是变暖?|世界气象日
- 今起三天厦门天气闷热 午后或有热雷雨
- 厦门:明年想上这些小学赶紧在片区内入住
- 厦门“不打烊” 拨动了谁的心?
- 罗翔谈“初中生遭同学杀害”:特定犯罪可追诉未成年人刑责
- 2019年厦门市建筑废土管理工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召开
- 中秋将近 厦门各大酒店、商超月饼大战已“开打”
- 4条发展到366条 厦门公交见证城市巨变
- 邯郸3名初中生疑杀害同学,“12岁以上可能担刑责”
- 开学季 厦门地铁开启新生及教师专属乘地铁福利
- 厦门海沧监督销毁过期报废疫苗 杜绝流入市场可能
- 厦门海沧大道树木茂盛 修剪工作正在推进
- 官方通报杭州东站一旅客突然跳入股道
- 国际金价本月一度创6年来新高 厦门金店首饰销售量价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