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的冷与暖:反超外资,销量放缓,出口大涨
2024年工业机器人出口实现了同比45.2%的机器增长。视觉中国/图 工业机器人卖得好不好,冷暖直接反映了制造业的反超放缓火热程度。 其中,外资二手工业机器人贸易商能直接感知到供需两头的销量冷暖。这些贸易商长期收售国外“四大家族”的出口二手机器人,即ABB、大涨库卡(已被美的工业集团收购)、日本发那科及安川电机,机器为中小工厂提供“平替”。冷暖 不过,反超放缓多名贸易商告诉南方周末,外资从2023年开始,销量“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出口一方面,更具性价比的国产工业机器人崛起。另一方面,光伏能源、汽车制造等重要下游市场产能趋于过剩,企业对扩大生产线更为谨慎。 “我们从2008年开始做国内外知名品牌的二手机器人,2023年开始明显感到行业走向下坡,因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崛起、加上做二手的人越来越多。”安徽一家二手工业机器人贸易商告诉南方周末,设备行业也卷起了“价格战”,交付期短这一优势在价格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正是2023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实现了“逆袭”。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统计数据,2023年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内外资市场份额达到52.45%,从销量上首次实现对外资品牌的反超。 2024年,下游行业的景气度下滑和“价格战”传导至工业机器人端,行业普遍承压。 在“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新”(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发力下,工业机器人产能是否会拾级而上? 南方周末采访多个制造业上下游工厂发现,政策刺激固有积极影响,但订单才是影响行业发展的根本。 随着制造业工厂在海外抢订单,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二手贸易商也跟随着敲开国际市场的大门。 “贸易形势紧张对我们来说是有机遇的,产业链加速外迁,对工业设备的需求更大。”一家制鞋设备工厂外贸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 凡诚在东莞的仓库里堆放了大量二手工业机械臂。受访者供图 “大量二手KUKA便宜处理:年底了越来越难了,像这种120公斤到600公斤的库卡机器,都没人要,放在仓库好久了,有需要的老板可以评论私信我,最近便宜处理啊。”这是顾海在2024年12月4日于微信视频号发布的一则视频。 在顾海的视频号里,可以看到各种国产替代“四大家族”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国家房贷政策放松 龙岩市改善型住房需求不断增多
- IOC主席选举进入倒计时,谁将接棒巴赫?
-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以来99.9%的提案已办复
-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复旦将进行一场“大手术”式的改革
- 网络“大V”司马南偷税被罚超900万
- 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建议删除离婚冷静期条款
- 东莞市市长吕成蹊:“世界工厂”如何再升级?丨中国市长说
- “香港大药房”报道追踪:生产企业被立案调查
- 春节假期8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3亿人次
- 财政部部长:中央财政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
- 用AI对抗高血压、糖尿病,全国政协委员姚树坤谈智能管理慢病
- 考公、失业、追梦……在上海图书馆度过冬天
- 叙利亚曼比季市汽车炸弹爆炸致15死15伤
- 哪吒IP面临侵权潮,光线起诉多家公司
- 全国人大代表白玛措:看到南周报道,我做了这些双碳调研
- 尹锡悦发表对国民谈话:没能达到预期,非常遗憾
- 定制家居受龙岩市民青睐 选择还需多注意
- 全国政协委员杜志雄:产业发展要有新的做法和突破
- “抢救”零散烈士墓:“不会让任何一位烈士被遗忘”
- 小米回应车祸致3死事件6大质疑
- 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