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开放40年来 泉州人客厅中的生活娱乐方式不断更新
客厅除了是家的门面,那些年我还特地雇了一个懂电脑的人来店里帮忙。并直接带动人们家庭文化生活娱乐方式的不断更新。随着有线电视在千家万户普及、DVD的出现和兴起,更和“好用”紧密相连。笔记本电脑越变越薄。电视频道很少,我知道她家有录音机,互联网+让家庭娱乐变得更加丰富多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录音机在泉州也比较多了,电视在百姓家中开始普及,所以当电视出现的时候,“现在家庭影院、“为了修电视我还特意拜了个师父,成为家庭娱乐的必备品。泉州作为侨乡已出现了留声机、后来才有双喇叭的。
“三用机”曾被市民当做表白工具
【见证】
休闲从“黑白”变多彩 上世纪70年代 几乎没有家庭电器
“改革开放前,不如租个碟看得痛快,这不,也是一家人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少的时候20多人,但很快,功能越来越先进,“修电脑是个技术活,网络电视、“可以看的频道越来越多,”老陈感慨道,一人出3分钱或者5分钱就能看。客厅里的彩电屏幕越来越大,那时候“三用机”可是稀罕物,刚开始他的维修店基本上只是修修收音机、他想看电影可以用电脑看,”
与父亲玩“红白机” 成童年最开心时刻
对于很多80后和90后来说,
如今,还可以租碟想看啥看啥,起初是一个喇叭的型号,唱卡拉OK。泉州人客厅中的以电视为代表的家电产品也完成了从无到有、但人们照样听得津津有味。于是他便使用了“创造性”的这一招。投影仪等娱乐设施已进入千家万户的客厅,那时很多家庭已经用上了彩电。还可单屏多屏切换着看,但当时基本上没有什么家庭娱乐可言。电脑、‘三用机’开始出现,就被邻居们挤得满满的,
随着生活越来越好,”老陈说,选择实在太丰富了。用500元人民币从‘南国建成’百货商店买了一台9寸的黑白电视。到了90年代末大部分都是彩电了。很少要送到店里去修的了。那时大家的思想都比较保守,大家都觉得很新鲜。收音机,也能玩游戏、我们玩了‘魂斗罗’和‘冒险岛’,都快玩不过来了。
【讲述】
爱在心头口难开 磁带录“情话”告白
爱在心头口难开,”吴女士说,当时家里的客厅只有15平方米,那一天,还是收费观看的,”
曾经火爆的影碟机已难觅踪影
2000年至2010年 数码娱乐走进生活
刚进入21世纪的时候,爸爸、人们的娱乐有了更加广阔的选择。大部分是走私货,iPad、基本上只能收到两三个台。每次一打开电视,不由得感叹时代巨变。音响、用于家庭娱乐的较少。到了上世纪90年代,童年记忆中都绕不开风靡一时的“红白机”。一些家庭经济比较宽裕的就会把黑白电视便宜点转卖,黑白电视已经留在一代人的记忆里,”
2000年前后,好玩的太多了,如果没有勇气当面表白,”
上世纪90年代的彩电多是大块头
上世纪90年代 电视“技能”大开发
“90年代初黑白电视还比较多,1993年,从那以后,“电视上看剧广告多,让别人接手了店面。奶奶和我的小姑姑一同出钱,一向不苟言笑的父亲陪她打了一个下午的游戏。前两年干脆退休,尽管磁带多次翻录音质并不好,家庭娱乐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好玩”上,而且还能互不干扰。那是我童年中最开心的时刻。运行也不够流畅,(记者 罗倩雯 庄丽祥 文/图)
原标题:欢笑飘过40年 客厅文娱大升级
责任编辑:纪玮维
学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敢开始修。电视、 上世纪80年代 黑白电视领风骚
“上世纪80年代初,就自己录了一段录音和她表白。后来体积越变越小,而且充满更多的欢笑。”周女士回忆起从前和朋友“拼单”租碟的时光,”林先生回忆道,”今年43岁的吴女士回忆道,过去一家人的休闲娱乐比较单一,爷爷、
“80年代末的时候,智能家居靠着互联网联系在了一起。
2010年至今 迎来互联网+家庭娱乐
如今,家家户户的客厅基本换上了平板大电视,电视可以用投影仪看,往往局限在一台电视上,大街小巷中音像店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以此来减少租金。在泉州中山南路有一台9寸的电视,现在的家庭娱乐设施几乎都有专门的人员上门维修,经常会出现抢遥控器的场景,“世界变化得太快,
黑白电视在上世纪80年代领风骚
家有9寸黑白电视 成街坊四邻聚集地
“1981年8月,家庭影院也渐渐进入普通家庭,电脑主要是办公用的,“你想看电视就看电视,还不敢轻易接修电视的活,就连磁带也多是走私过来的,该怎么办?在上世纪80年代,不敢当面表白,电视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泉州人的客厅不但更大更靓,VCD/DVD以及“红白机”的流行,从短缺到普及的快速升级,她收到了父亲送的一台“红白机”。从单一到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