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证”通到心通:闽台职业资格互认再提速
近日,证福建省(平潭)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推出“上门送证+跟踪回访”创新服务,从通这项创新服务,到心让台胞把“最多跑一次”升级为“服务送上门”。通闽台职提速在平潭从事烘焙行业的业资台胞陈颖之成功将台湾烘焙证换领为大陆“西式面点师”“中式烹调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成为平潭综合实验区推进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的格互又一受益者。
平潭在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采认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认再是证大陆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较早且力度较大的地区之一。早在2018年,从通平潭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两岸职业资格标准比对研究,到心并实行采信换证制度。通闽台职提速2022年,业资平潭与福建省人社厅共同设立福建省(平潭)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格互面向台胞开展职业资格采认和采信工作,认再延伸开展了考证、证培训、就业等服务。此外,平潭还在广东、北京等地设立13个分中心和7个工作站,同时建设线上服务平台,实现异地可办、全国通认。
目前,已有60个职业纳入直接采认范围,1500多名台胞依托平潭台胞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采取“三免”方式(免试理论知识考核、技能考核和综合评审),直接核发了相应职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截至2024年,已累计发放职业资格采认证书4700余本。
过去,因两岸职业资格评价体系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台胞来大陆就业时,可能发现自己的技能无“用武之地”。如今,福建通过政策引领、多点联动、标准融合、先行先试,对台湾同胞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行直接采认台湾地区部分技能人员资格,更多台湾青年愿意来闽就业创业、享受更高质量的工作和生活。
2月27日,福建发布了第四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新增第四批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目录。最新发布的第四批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目录显示,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电子设备装接工等10个台湾地区职业技能资格纳入直接采认范围,直接采认项目由50个扩大到60个。
“福州的美业市场大、硬件好,视频推广技术强。我希望能先在福州美容机构就业,积累经验后,再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发展自己的美容事业。”在福州,台湾姑娘曾诗文用台湾丙级执照换取了大陆美容师三级高级技能等级证书,她开心地憧憬着未来。
为了便利台胞换证领证,去年福州市晋安区在人才综合服务港设立了福州市区首个台胞职业资格工作服务站,一年来台胞职业资格工作服务站已组织申报采认了100多名台胞的台湾职业资格。
2025年1月1日,《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在厦门正式实施,这是大陆首部探索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的地方性法规。该法规对台湾地区职业资格采认范围、形式、流程和效力等作出具体规定,为便利台胞在厦就业创业,促进两岸融合发展,为更高水平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对此,台胞们纷纷点赞,表示这将进一步助力他们逐梦大陆,共享融合发展红利。
“能够定期往返两岸工作生活,正是得益于厦门开展的台湾地区职业资格直接采认试点。”台湾高雄的吴医生在长庚医院以副主任医师的职称执业、接诊。作为中医科专家,他的针灸技术很快在厦门患者中赢得好口碑。据统计,厦门已分两批次公布实施80项台湾地区职业资格采认目录清单,对195名台湾同胞的职业资格进行直接采认。
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长期以来,福建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在台湾地区职业资格采认方面,福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它不仅促进了两岸人才的流动与合作,还推动了两岸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为两岸共同家园建设注入新动力。随着采认范围的扩大、服务机制的优化和标准对接的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越走越稳,两岸同胞也必将绘就深化融合的美好图景。
(责任编辑:科普)
-
自2024年6月开始,国家卫健委会同多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重管理”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随着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体重和身体健康。据 ...[详细]
-
三名犯罪嫌疑人被判十余年本报记者 刘祥彩 通讯员 魏培培 潘涛 游戏厅结识成朋友,赌博输钱合伙绑架熟人,向熟人妻子勒索一百万,得手后买车、赌博挥霍殆尽。日照市东港法院以绑架罪分别判处被告人焦亮、张龙 ...[详细]
-
城市务工群体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他们为城市的建设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由于在劳动关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加上自身条件限制,他们常在维权过程中陷入困境。那么务工人员应该如何保障自身的合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周伟)5月6日,记者从市公路局工程处获悉,220省道两城至石臼段中修工程已于日前全面开工,预计8月底前完工。 据了解,该项目起自日照市与青岛市交界,向南至220省道与335省 ...[详细]
-
【乡路上,感受脉动中国】“黄金公路”连山海 一路“鲜”“美”富乡村
编者按:道路通,百业兴。以“四好农村路”为代表的农村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连接万里河山,为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客流物流,带动乡村整体面貌发生巨变,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幸福路、振兴路。央广网特别推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王妍妍 郑利泽)4月28日,山东省召开全省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会上,我市22人新获评省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山东省劳动模范每5年评选一次。在本次评选过程中,按照公开、 ...[详细]
-
“妈妈好棒,再多吃几口有力气了,就能陪我出去玩了”8年,13岁女孩一口一口喂妈妈她每天不到六点就起床做家务本报记者 李培安 通讯员 姚文凤 “妈妈乖,不哭了,哭的时候还要费力气,你要笑一笑,我得上学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周伟)杜鹃花含笑喜迎嘉宾,光影璀璨聚焦五莲山。5月5日,2013“美在五莲山”摄影大奖赛活动在九仙山黑牛场杜鹃花园正式启动。 据了解,此次摄影大奖赛由日照市摄影家协会、五莲山旅游风景 ...[详细]
-
策划:陈枫 王溪勇统筹:吴哲 张哲脚本:邢泽鑫 古嘉莹设计:佘夕彤 廖春燕 李婷婷 黄泽伟采访:唐子湉 唐亚冰 宾红霞 黄叙浩 杨天智 魏钰 何嘉琪 陈思亮 汪旭莹摄影:石磊 张令 钟志辉 董天健 吴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蓓蓓) 在很多大中型城市,科技馆是假期里孩子们的好去处。5月7日,记者从市科协获悉,丁肇中科技馆内容建设方案初步确定,年内即将动工。 丁肇中科技馆建设工程,是2013年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