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为留守儿童“发声” 纪录片《栀子》引关注
原标题:用镜头为留守儿童“发声” 纪录片《栀子》引关注
纪录片《栀子》宣传海报。发声
海峡网1月22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范陈春 东南网记者 叶伏国) 连日来,用镜引关宁德许多人的留守微信朋友圈被一部留守儿童公益纪录片《栀子》刷屏,纪录片中,儿童孩子们揭开内心的纪录脆弱,诉说着对父母的片栀思念,令人心疼,发声许多网友更是用镜引关含泪看完。
在纪录片的留守片头,每天要走三公里上学的儿童春桃姐妹,给网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纪录本来姐姐要念初中,片栀因为怕妹妹一个人在路上不敢走,发声所以在学校陪读两年。用镜引关放学作业不多的留守时候,春桃姐妹还会去采摘栀子结出的果实,用卖得的钱买文具,减轻父母的负担。
该部纪录片取景于福鼎市贯岭镇西山村德源学校,主创人员通过不一样的视角讲述着,在这所学校里,有这样一群倔强、坚强而又可爱善良的孩子们。
据统计,这部公益纪录片从1月6日上传截至目前,浏览量已突破110万人次。随着视频热传,关注德源学校的爱心人士也越来越多,陆陆续续都有网友在询问如何向学校捐款,希望能够亲自去趟学校见见这些孩子们。
纪录片《栀子》截图
福鼎市贯岭镇西山村德源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其招生对象主要为留守儿童、特困学生、孤儿等社会特殊弱势群体,以及传统国学的爱好者。学校采取全寄托式管理,现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108名,其中弱势群体超过三分之一。
在这里,传统国学成为必修课,《弟子规》成为启蒙读物;每个学生彬彬有礼,心怀感恩……德源学校的孩子们,在学校创办人谢启谦“心怀感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理念指引下,正茁壮成长。
“对于家庭实在困难的孩子,我们不收取任何费用,让他们能够在这里找到一个生活和学习的乐园,健康成长。”学校负责人谢启谦表示,凭借自己个人的力量,以及公益教师等人士的帮助支持,学校得以长期运营。
然而,长期不求回报的投入,让谢启谦经济上的压力凸显。但谢启谦坚持自己的理念,爱心捐赠只接受大米、被褥等孩子们日常所需的物资捐赠,还将每月所得到的物资展现在感恩爱心墙上,让孩子们时刻感恩别人给予的爱心。
“去年10月份在朋友圈中得知德源学校的情况后,我专程走进了这所学校,发现不仅是在中西部,就在我们自己身边也还存在这样一群弱势群体。”谈及纪录片拍摄的初衷时,导演刘圣辉说,孩子们的成长过程触及到了他的内心深处,就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发声”,能给这些孩子带来一些改变。
儿童的成长本该享受着爸爸的教育,妈妈的叮咛,却变成儿童心中日日的念想。在纪录片结尾,许多“德源孩子”对着镜头,诉说对家人的思念,也是在那一刻,许多网友泪目了。
“爸爸在北京,妈妈不知道在哪里,我刚生出来就没看见妈妈……”“妈妈只见过一两次,爸爸差不多,有的时候会见,有的时候完全见不到……”“爸爸去远的地方工作,妈妈在湖北工作……”
四年级的陈靖扬与奶奶相依为命,家庭复杂的情况让他11年来只见过妈妈一两次,爸爸则几乎见不到,但他却懂事地说:“我理解他们,因为他们工作很忙 。”在德源学校还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的遭遇是这个年龄本不该经历的。
纪录片《栀子》拍摄花絮。
刘圣辉说,纪录片拍摄的初心,并不是为了展现每个孩子的背后有多么悲惨的故事,不希望人们只是“可怜”留守儿童,而是希望通过真实呈现孩子们生存现状,引起社会更深的关注与讨论,找寻有效的解决方式和途径。
所以在近11分钟的纪录片中,大家看到的不是只有压抑的“灰色调”,还有坚强懂事的春桃姐妹、乐观开朗的少年、执着坚守的乡村教师,共同构成了留守儿童群体中的“正能量”。
“这是一次‘没有计划’的拍摄,从决定到开拍,我们没有任何想法,只是以最简单朴实的镜头,去记录这群孩子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刘圣辉表示,在拍摄期间,团队成员与学校的孩子们同吃同住同生活,用一个又一个细节真实地记录,不着急、不干涉,让事情慢慢发展、慢慢拍摄。拍摄中,孩子们的懂事脆弱也屡次令团队泪目。
新年伊始,公益纪录片《栀子》在贯岭镇西山村德源学校现场投影首映。当天,拍摄这部纪录片的视频团队与多家爱心企业、爱心人士一起,将公益纪录片《栀子》送给孩子们,同时,他们也将筹集到的善款与物资带给孩子们。
学校国学老师静海称,纪录片《栀子》经网络传播后,德源学校的孩子们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连日来,学校陆陆续续收到许多爱心人士寄来的书籍与学习用品;上海的一家企业计划为孩子们筹备一场以“爱心手拉手,成长心连心”为主题的大型体验式心灵成长公益活动;福鼎一所学校计划与德源学校孩子联谊,互写书信交流;宁德市畲族歌舞团也表示将到德源学校为孩子们带去歌舞演出;甚至还有爱心人士称有意愿资助几名孩子到大学毕业......
刘圣辉表示,虽然只能做一个记录者,不能作为一个改良者,可如果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他们,这也是一种好的转变。
现在距离春节还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在外打工的父母们已经开始关注车票的情况,一张回家的车票成了联接一个家庭的纽带,成了留守儿童孩子们心中最美的图案。
刘圣辉称,留守儿童是这个时代特征的写照,其实有很多人在默默守护着他们,我们可以尽一些力所能及的力量,同时也需要更多不同群体用更多元、更全面的方式,真正做到让困境留守儿童有爱有陪伴。
纪录片 《栀子》截图
网友热评:
@ 有情调一点:想起了小时候,最开心的是过年的时候,因为爸爸妈妈回来了
@ 壹方-kris :愿你如栀子,喜悦常伴,感恩犹存!愿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为创办人点赞,为支教的教师及志愿者点赞
@ 晴暖喜:看到一群阳光灿烂的孩子,面向镜头露出明媚的笑脸,根本看不出原来在他们背后,隐藏着那么多辛酸的故事。感谢这些伟大的老师们,默默的在大山里陪同这些孩子成长!
@ 阳光:看完忍不住哭了,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的世界健康成长!想到自己闺女这两个月来也成了留守儿童,心中说不出什么滋味,想家了,想孩子了……
@ Shine: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在片子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孩子们细腻敏感的精神世界,更难能可贵的是看到了属于他们纯粹的快乐。感谢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可以有机会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
@ 天青色等烟雨: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 每个梦想都值得被期待。
@ 六木六撇:看哭了,一些画面看到了自己小时候,孩子的成长真的很需要父母关爱。
@ 歐 :再一次看,还是不知不觉湿了眼眶,他们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的世界里只有大山和课本,小姑娘的心愿简单又无奈!每一个孩子都是宝贝,都值得我们给予温暖和关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责任编辑:证劵)
-
2023年6月13日,盐津县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贺某奎、王某元拐卖人口案一审公开宣判。以拐卖人口罪判处被告人贺某奎有期徒刑十一年、判处被告人王某元有期徒刑十年;被告人贺某奎、王某元各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 ...[详细]
-
海峡网2月2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林毅彬 实习生 曾宇姗 陶小莫/漫画)提供潜在客户名单、帮忙推广业务……作为销售人员,听到这样的服务,岂能不心动?近日,一名年轻的保险销售人 ...[详细]
-
人们手举火把,结队在村道行进。-锣鼓开道,“火龙”出发。-“火把节”吸引市民游客驻足观看。海峡网讯(厦门晚报记者李晓辉通讯员张韧图/刘东华)昨晚是元宵节 ...[详细]
-
海峡网2月2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陈捷 通讯员 洪恒亮/文 陶小莫/漫画)转眼又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求职旺季,许多人变得忙碌起来了,骗子们不但趁机打着“招工兼职”的幌子骗求职者的钱, ...[详细]
-
来自人社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58万,同比增长82万人。具体到北京,今年高校的毕业生数量将达到约28.5万人,同比增长1.7万人,创造了历史新高。同时,今年北京高校毕业生 ...[详细]
-
草莓迎来消费最旺季。新华社发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沈彦彦)头茬草莓早在春节前就已上市,价格直逼樱桃,每斤40-50元的高价让不少市民望而却步。近日,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节后厦门本地种植的第二批草莓大量 ...[详细]
-
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刘 蓉 通讯员吴剑华)近日,厦门市中医院江头分院肝病中心成功抢救一名服用扑热息痛导致严重肝损害的荷兰患者。肝病中心主任医师吴剑华提醒市民,扑热息痛是常见的感冒药成分,它也常用在骨 ...[详细]
-
厦门规模企业开工率近100% 2019年节后企业用工情况发布
18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工率接近100%“天天场招聘”有910个招聘摊位,其中,市人力资源市场213个,各区人力资源市场697个截至2月19日,全市累计召开招聘会59场,招 ...[详细]
-
曾拥有《十万个冷笑话》的漫画平台“有妖气”年底关停!9月1日,这话题一度冲上热搜,引发了不少网友的感慨。“又变成了时代的眼泪。”一位粉丝在关停公告的下方这样写道。去年11月,A股上市公司奥飞娱乐发公告 ...[详细]
-
海峡网讯 厦门日报) 2018年第三批保障性租赁房(仅面向本市住房困难的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的单身居民)的公示时间为2019年2月14日-2月20日。公示期间,申请家庭顺序号20180300326、2 ...[详细]